<ins id="gnhsu"></ins>
<noframes id="gnhsu"></noframes>

  • <acronym id="gnhsu"><optgroup id="gnhsu"><rt id="gnhsu"></rt></optgroup></acronym>

    首頁 > 海外鄉情 > 正文

    反詐員被騙18萬!現在的騙子可能比你想象中厲害得多

    2021年06月16日 15:26    來源:中國僑網

      中國僑網6月12日電 題:反詐員被騙18萬!現在的騙子可能比你想象中厲害得多……

      近日,一則“反詐宣講員被騙18萬”的消息引來網友關注。

      當事人小燕原是一家企業里的反詐騙宣講人員,不僅多次參加企業反詐宣講,還策劃過相關宣傳活動,演過相關小品,說起來應該對詐騙套路耳熟能詳了。

      盡管如此,她仍然被一通電話“套”進了“校園貸”騙局。

      打來電話的人自稱是某金融平臺的客服,“客服”稱小燕在大學時使用過該平臺的校園貸,如果不注銷就會影響之后的征信,所以讓小燕去注銷校園貸賬戶。

    微博視頻截圖
    微博視頻截圖

     

      由于大學時確實曾將身份證借給同學去刷單,小燕就按對方要求,下載了一款APP,和對方進行語音聯系,并按對方指示,操作了多個銀行賬戶上的存款。

      在兩個小時里,小燕就像被人操控的提線木偶一樣,分多次將總計約18萬元的款項打到了對方提供的賬戶上。

      小燕事后表示,她當時也有過遲疑,但稍一猶豫,騙子就開始催促,讓人緊張,根本來不及思考。騙子還使用了“云會議”軟件,小燕在屏幕上的一舉一動,包括輸入驗證碼的界面等,都一一在騙子的監控之下。

      小燕自己也覺得這次被騙經歷很可笑,她提醒大家,騙子的手段越來越高明,涉及轉賬匯款一定要警惕!

      隨著反詐騙的宣傳越來越多,騙子的手段也不斷升級。反詐員小燕的經歷也不是個案,小僑再次提醒大家: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警惕,不可掉以輕心。

      媒體人遭遇“劇本殺”:

      經驗豐富仍沒逃過“套路”

      媒體人看過、報道過的詐騙類新聞和“防騙招數”應該是非常多了,但是,有時也會“大意失荊州”。

      日前,有媒體編輯自曝“遭遇電信詐騙”。路數還是一樣的老套,先是接到一通來電顯示為境外的陌生電話,對方自稱“北京公安局某民警”,說是有非法入境記錄急需處理,還給小編看了一份“通緝令”。

      對方要求小編自證清白,把財產轉到所謂的“安全賬戶”中,以便于登記和清查。在騙子的誘導和指示下,小編辦理了轉賬和借貸平臺貸款業務,前后共損失了近5萬元。

      小編事后回憶,在整個被騙過程中,對方以“案件涉密”為由,多次要求小編轉移場地,并被要求開啟手機“屏幕共享”,全程都在騙子的監控下。

      無獨有偶,不久前一名記者也發文稱自己遭遇了詐騙,情況與小編如出一轍。唯一不同的是,在騙子與其視頻聯系時,通話出現短暫中斷,也就是這寶貴的幾分鐘,讓記者瞬間冷靜了下來,開始覺得不對勁,最終選擇報警。

      輕信他人,銀行員工“坑了”熟人

      銀行員工發現客戶進行不正常操作進行勸阻,最后成功阻止客戶被騙的案件已有很多。銀行工作人員熟悉相關流程,警惕性應該更高。但是,日前某地一銀行工作人員就因輕信他人,導致自己的朋友被騙了十幾萬。

     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。這位銀行營業部經理先是接到一個電話,對方自稱是某知名中學的校長,表示有工程項目需要客戶經理介紹工程公司。該業務經理一時大意,輕信了對方,將自己熟識的一位建筑公司負責人介紹給“校長”。

      因是熟人介紹,建筑公司負責人對這位所謂的名?!靶iL”十分信任,幾乎言聽計從。騙子見時機成熟,遂以“教育局要到學校檢查防疫措施,需購買一批消毒物資”的借口,要該公司負責人幫忙,從某“經銷商”處代購一批消毒物資。

      公司負責人沒有懷疑,按照“校長”的指示與經銷商聯系,并轉賬約18萬元用于購買消毒物資。誰知道,轉完錢之后,“校長”“經銷商”就消失了,該公司負責人多次聯系不上,方才醒悟。

      值得注意的是,此類詐騙事件不是偶發,此前也有銀行工作人員接到類似電話,但被銀行及時識破,沒有上當。

      博士生也被騙?

      被騙與學歷沒啥關系

      生活中,我們往往認為,容易被忽悠而上當受騙的,一般都是文化水平較低或者年齡較大的人,而實際上,年輕人、高學歷人群也漸漸成為了騙子的目標。

      日前,武漢某高校一名博士生就接到自稱是“銀監會工作人員”的電話,對方以該生在網上有貸款記錄需要取消,否則影響個人信用為由,要求添加QQ,稱可以幫其處理征信問題。

      博士按照對方要求,添加了QQ。在QQ上,對方出示了所謂的相關工作證件。該博士信以為真,在對方的提示下辦理了京東白條、支付寶、借唄等貸款業務。短短兩小時,博士分多次將十萬余元轉入對方提供的賬戶。

      警方大量案例證明,被騙與學歷真沒有太大關系,千萬不要輕視騙子的能力!

      防騙指南:

      只要不把錢給出去,騙子就達不到目的

      鑒于目前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呈高發多發之勢,相關部門也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打擊手段。小僑收集了一些防騙小貼士,一起來看看。

      1、注意保護手機號、身份證號、銀行卡號、支付平臺賬號等私人信息。

      2、睡覺前可將手機關機或設置飛行模式,或關閉移動信號。早起若發現奇怪驗證碼短信,立即查看銀行卡和支付應用。如被盜刷、凍結銀行卡,保留短信內容并報警。

      3、遇到微信好友借錢,最好能通過電話或視頻確認。向不能確定真實身份的好友轉賬時,可將到賬時間設置為“2小時到賬”或“24小時到賬”,以預留處理時間。

      4、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二維碼信息,防止中毒而導致賬戶資金受損。同時,手機短信和社交平臺上的鏈接,在未核實前不要輕易點擊,更不要隨便在鏈接中輸入銀行卡信息或任何支付密碼信息。

      最后,一定要記住,不輕易匯款是防詐騙的底線。任憑多么冠冕堂皇的借口或是多么迫切緊急的事情,只要你自己不把錢給出去,騙子就達不到目的!

      (參考資料:中國新聞網、澎湃新聞、江門日報等;作者:王琴;ID:qiaowangzhongguo)

    地址: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:100037 聯系方式:gqb@gqb.gov.cn

   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

    [京ICP備05072101號] [京公網安備:110102002928]

   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|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|这里只有久久精品|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二区

    <ins id="gnhsu"></ins>
    <noframes id="gnhsu"></noframes>

  • <acronym id="gnhsu"><optgroup id="gnhsu"><rt id="gnhsu"></rt></optgroup></acronym>